一位中年男性常感小便不顺,尿急上不出来,上完又好像没上干净,晚上频尿、必须起床多次,至泌尿科检查才发现是前列腺肥大。然而开始吃药控制后,仍会感觉到头晕、性功能障碍,因此有些害怕吃药。后来虽有做了手术,没想到经过约1年又复发。
前列腺男性特有的腺体,位置在膀胱出口,包围着尿道,功能是分泌前列腺液成为精液的一部份。一般成年男性的前列腺大约像栗子一样大小,随着年纪的增加,体内的睪固酮代谢物、二氢睪固酮(dihydrotestosterone,DHT)不断刺激前列腺细胞,会使细胞增生导致前列腺开始出现肥大。

小便断断续续、尿不干净?前列腺肥大风险随年纪增
随着体积慢慢变大,前列腺会对尿道产生压迫、甚至形成阻塞,此时就会出现小便流量较小、滴滴答答、断断续续、解尿时需要用力或是战几秒钟才尿得出来,或是出现尿不干净的感觉、频尿、夜尿,严重时阻塞导致尿不出来的情形。
根据统计,50岁男性约50%有前列腺肥大的症状,且患率随着年龄增加而提高;80岁以上男性有80%~90%有前列腺肥大困扰。泌尿科会针对症状轻微的先用药物治疗,严重时则是用采用内视镜手术(传统电刀、雷射汽化术及雷射刮除术等),常见并发症有出血、勃起功能障碍等外,因体内贺尔蒙代谢物仍然会不断刺激残余的前列腺,以致手术后的前列腺还是持续会再度肥大。
小便不通,与肾气、膀胱失调有关
在中医方面,前列腺肥大属于“癃闭”范畴,癃者,小便滴沥不畅,闭者,小便点滴不通。最主要是和肾气有关,年老肾衰,加上肺脾肝的经气运行不畅,导致膀胱开阖失调,就会影响排尿功能,出现频尿、小便不顺等情形。
癃闭之名,首见于中医古籍《黄帝内经》,如《素问・宣明五气篇》谓:“膀胱不利为癃,不约为遗溺。”到了东汉时期,东汉第5位皇帝汉殇帝,这位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小(出生100多天)、寿命最短的皇帝(在位7个多月即因病夭折驾崩),因为汉殇帝姓刘名隆,由于避讳,而将癃改为“淋”,所以这时期的医学著作都没有癃闭的名称,一直到了明代以后,才将淋、癃分开,各成为独立的疾病。
“气虚而闭”依症状不同调理,体内气化功能获改善
例如金元四大家中,着名医家朱震亨的《丹溪心法・小便不通》就认为,该病有“气虚、血虚、有痰、风闭、实热”等类型,也不称癃闭。明代的《景岳全书・癃闭》恢复癃闭名称且将癃闭的病因归纳为4个方面,并详细阐述气虚而闭的病理机转:
有因火邪结聚小肠、膀胱者,此以水泉干涸而气门热闭不通。
有因热居肝肾者,则或以败精,或以槁血,阻塞水道而不通。
有因真阳下竭,元海无根,气虚而闭者。
有因肝强气逆,妨碍膀胱,气实而闭者。
癃闭之症,有虚有实,虚者可见阴虚火旺、肾阳虚衰,实者可见膀胱积热、肺气郁闭、痰瘀阻塞,有时阴阳、寒热、虚实互见。膀胱积热者清热利湿,肺气不利者宣畅肺气,脾气不足者健益中气,阴虚者滋阴,肾阳不足者温补肾阳,瘀者行瘀利水,依照临症不同加以不同调理。
经过一段时间调理后,使该病患身体中的气化功能重新上轨道,不但可以改善夜尿、频尿症状,对于手术后的预防复发也具有一定疗效。